中国移动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2002年推出重钢监控等业务,开始物联网探索;2003~2005年推出自动售货机等应用;在福彩投注机、水务等项目提供通道型业务;2006年中国移动在重庆成立M2M业务运营支撑中心,推出车辆管理业务,启动建设全国M2M平台;2007年重庆公司参与制定M2M业务规范,建设全国M2M平台;推出市政监控等应用,开展全网终端测试工作2008年重庆移动成立独立的二级部门——M2M运营中心,应用逐渐丰富,重点打造车务通、电梯卫士、爱贝通等拳头产品。全国M2M平台接入10省终端,接入终端量持续增长。2009年初步形成5大类18项移动物联网产品,业务量超过20万;中标出租车项目,规模达8000台,探索出新的商务模式;完成M2M全网平台和辽宁平台的连接;支撑北京铁路局列车监控、林业局森林防火、农业局动物溯源等全网项目;2009年4月,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全国密钥管理中心正式授牌启用;同年11月,按照集团统一部署,中国移动一卡通业务平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我国物联网的建设进程?
展开全部 我国的物联网建设应统筹规划,结合市场发展进程,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 第一阶段,培育期(2009-2015):技术突破与行业试点.在产业化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典型行业/区域的示范应用,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链及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第二阶段,成长期(2016-2025):吸取经验,逐步推广。扩展物联网应用领域,形成规模应用能力,建立全国编码解析系统国家物联网管理中心、各行业/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规模化市场形成,促进物联网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持续发展。 第三阶段,成熟期((2026-):产业整合,提升效益。整合产业链,适应新一代技术的发展,辐射多个应用领域,提高物联网应用的效率和效益。
什么是物联网以及物联网发展经历哪四个阶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近几年新兴的概念。它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发展经历哪四个阶段具体可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VPI6eLEmU9MRZOqcQqf0CAhTEH_ph8eU4uViMoFk6YerKsfkUFyoXDhG80fLVaMKLIefXSm2fvLv-KdSP3Sj_ 物联网相关新闻资讯可参考:http://iot
简述物联网产生过程?
第一阶段就是现阶段,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云计算正在收集自身应用,智能医疗、智能家电等行业类和生活类应用正在逐步发展的阶段。第二阶段,云平台、开放平台逐步成熟,各行业应用逐步成熟,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针对行业和生活类应用跑马圈地。第三阶段,初步的几个大型互联网公司、运营商巨头初步成形。第四阶段,行业竞争开始激烈,各家老大都会打出各自的服务牌。第五阶段,行业竞争激增,国家出面宏观协调。
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是怎样的?
在物联网发展初期,业务的推动以终端设备提供商为主。终端设备提供商通过获取行业客户需求,寻求应用开发商根据需求进行业务开发;网络提供商(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方案提供商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给业务使用方或业务应用方。这种终端设备厂商推动型模式,虽然能够适时满足客户对终端设备多样化的需求,但由于市场零星,缺乏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市场比较混乱,业务功能比较单一。特别是对于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应用,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在该模式下很难得到整体质量的保障。随着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物联网发展面临产业规划和统筹发展的问题,其中包括技术规划、业务发展规划。因此,在政府引导和鼓励的环境下,利用一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将形成国家统筹指导,需求方主导,科研、设备制造、网络服务等产业链多方通力合作的局面。目前,网络提供商己在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中发挥了主动的作用,特别是中国电信成立的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等在大型网络的通用性和可规模化应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物联网现在的发展趋势
中国物联网正经历从硬件、传感等基础设备向软件平台和垂直行业应用升级,迈入发展第二阶段,万物互联的产业生态才刚起步。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500亿连接,是当前连接数的6-7倍,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是当前电信运营规模的2倍。驱动物联网生态发展的因素逐渐成熟,硬件成本下降、云计算与大数据与行业结合、5G和NB-IOT等技术推进。生态所处阶段,正值爆发前夜。
发布者:luotuoemo,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ntuiyun.com/8551.html